深度学习渔场预报系统已成熟应用,但因依赖大型服务器导致数据传输与训练耗时,远洋渔船无法远端实时预报,为此采用边缘计算方案解决该问题。
边缘计算: 数据处理—远程移至附近 有效应对数据量增多和网络容量受限的挑战
边缘端设备:华为昇腾Atlas200IDKA2开发者套.稳定提供的峰值算力FP16为4TFLOPs、INT8为8TOPs,算力优秀;净重仅330g,便于携带。
降低硬件依赖风险:保障芯片供应稳定性与连续性,避免因国际局势波动引发的供应中断。 保障技术自主可控:强化数据隐私保护,尤其在关键基础设施和敏感数据领域,防止数据泄露。 支持特定场景应用:优化国内计算资源配置,提升特定场景下的计算效率
模型迁移: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,重点是适配。 模型部署:将迁移后的模型集成到目标硬件或系统中,重点是实际运行和性能优化。
AI芯片部署流程关键步骤:
通过在AI芯片的CPU与NPU上开展应用开发与推理测试,对芯片性能进行系统性评估。
根据网络架构特性动态选择合适的迁移方式,以实现模型在迁移过程中的精度与效率的平衡优化。
选用迁移后F1分数(F1 score)、站点覆盖率(Site Coverage Rate)CPUE覆盖率(CPUE Coverage Rate)和模型执行时间(execution time)作为评判标准
由于柔鱼生命周期较短,易受海洋环境因子波动影响,如海表面温度、叶绿素a浓度、海表面盐度和海表面高度等都对柔鱼的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
神经网络架构搜索(NAS):通过特定的算法在预设的架构空间中探索,寻找在特定任务如图像识别等上性能最优的神经网络结构,以替代传统依赖人工经验设计网络的方式。
主要构建了二分类模型、二分类 + 残差模型、回归模型共 3 种模型,并设计了梯度搜索与全局搜索两种方案,以对比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架构搜索(NAS)策略能否降低陷入局部最优的概率。
关键机制
搜索空间:卷积核数量、尺寸,dropout率,学习率,编码器解码器深度
模型基本架构:包括二分类,二分类+残差,回归等3种模型
搜索方案:梯度搜索与全局搜索